今天百度热榜的头条,被“邓莎老公行贿”霸了屏。作为做了十年媒体的老编,我翻完所有细节,只觉得四个字——“荒诞至极”:一个带着行贿污点的商人,不仅把婚姻过成了“利益算计局”,居然还能堂而皇之登上综艺,这背后的“流量密码”,是不是太没底线了?

第一笔“账”:商业里的“权钱交易”,藏着最脏的算计路行的“发家史”,早被判决文书扒得精光。为了拿到关键项目,他给公职人员史某燕送的“礼”,算得比生意台账还精:800万的股票、160万的现金,再加数十万元的消费卡,总金额远超千万。这笔“交易”的结果很明确——史某燕去年年底被判了十年半,可行贿的路行呢?直到今年上了《再见爱人5》,装起“深情丈夫”,才在节目首播次日急吼吼辞掉创联控股的所有职务,美其名曰“专注个人业务”。

但明眼人都看得穿:这哪是“专注”?是怕“行贿史”被扒出来,赶紧和上市公司“切割”。更讽刺的是,他执掌的公司已经连续三年巨亏,股价跌到谷底,商业版图快崩了,还想着靠综艺“刷存在感”——原来“流量”,真的能让“劣迹者”变“香饽饽”。

文章插图

第二笔“账”:婚姻里的“恶臭价值观”,把妻子当“生子工具”比商业脏操作更寒心的,是路行对婚姻的“定义”。《再见爱人5》里,他轻描淡写的一句话,直接把网友惹炸:“邓莎最大的贡献,就是生了个儿子。”

合着人家姑娘为了孩子,放弃演艺生涯在家带娃的日日夜夜,在他眼里就值这七个字?更过分的是,他还拿邓莎以前演的“丫鬟宫女”角色取笑,说人家“就是演那些边角料”——可他忘了,邓莎当年在《美人心计》里的栗妙人,虽然不是主角,但也是凭演技圈了一波粉的;要不是为了孩子,人家至于中断事业?

现实里的路行更“绝情”:长期和邓莎分居,一天下来跟妻子说不了12句话,连家里有多少钱都藏着掖着。邓莎想要点情感陪伴,他骂“女人什么都想要”;妻子问起家庭资产,他就“讳莫如深”——在他眼里,婚姻就是“找个女人生儿子”,至于妻子的付出、牺牲,全是“多余的要求”。

文章插图

最该问的:为什么这样的人能上综艺?节目组的底线呢?网友的愤怒,从来不是“扒八卦”——是“为什么劣迹者能上荧屏”?

作为曾经的电视台编导,我太清楚“嘉宾筛选”的流程:但凡是上星或网综的嘉宾,背景调查是基本操作。可路行的“行贿史”不是秘密,判决文书就挂在网上,节目组为什么看不见?是“流量大于一切”的心态,让他们放弃了底线?还是觉得“观众只看八卦,不看人品”?

说到底,这瓜里的“刺”,不是路行一个人的问题——是整个娱乐行业“流量至上”的歪风,把“价值观”变成了“摆设”。邓莎的委屈,是婚姻里的“付出被否定”;网友的愤怒,是“劣迹者”被捧上神坛的荒诞;而最该反思的,是那些为了流量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的节目组——你们捧红的不是“嘉宾”,是“扭曲的价值观”。

文章插图

最后想问问:当“娱乐”变成“无底线”,当“流量”覆盖“是非”,我们该给下一代看什么样的“综艺”?该给社会传递什么样的“价值观”?

这不是“瓜”,是整个行业该醒的“警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