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只是一层薄薄的土,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。”
当14岁的龙睿熙在作文里写下这句话时,他刚给照片擦完灰——照片里的奶奶穿着蓝布衫,笑起来眼角有很深的皱纹,而他对记忆,大多是妈妈反复说的“你奶奶煮的粥最甜”“她总把糖罐子藏在橱柜最高层,就怕你吃多了牙疼”。

14岁初中生作文看哭全网本人回应

这篇题为《藏在罐子里的爱》的作文,原本是初三语文老师童丽芳布置的课后练习。童老师批改时红了眼:“孩子写的不是作文,是把心里的想念揉碎了,再拼成句子。”征得龙睿熙同意后,她把文章发在网上,没想到像扔了颗“亲情”——有人评论“想起了我去世的外婆”,有人截图作文段落发朋友圈“不敢看第二遍”,还有妈妈抱着手机哭:“我儿子14岁,连‘想妈妈’都不会说,这孩子怎么能写得这么戳心?”

可走红的第二天,龙睿熙做了件让老师都意外的事:他主动拿过老师的手机,翻评论区的“恶评”。“有没有人说我写得不好?有没有人说‘这作文也就卖卖惨’?”童老师愣了:“成年人都怕看的恶评,你为什么要找?”少年挠挠头,声音小小的:“怕被捧得太高,万一以后写不出来这么好的,会让大家失望。”

14岁初中生作文看哭全网本人回应

其实龙睿熙的“怕”,藏着14岁孩子最直白的清醒——他知道那些让网友掉眼泪的句子,从来不是“技巧”,是“记不得却忘不掉”的回忆:奶奶去世时他才4岁,两人连话都没法好好说(他不会讲娄底方言,奶奶只会说方言),可奶奶总把糖罐子藏在橱柜最上层,每次他踮着脚够,奶奶都会急急忙忙擦手抱他,舀一勺糖塞进他嘴里;后来他去城里读书,某天在厨房看见同款罐子,抓了把“糖”放进嘴里,却苦得皱眉头——那是盐。妈妈告诉他:“你奶奶以前总说,要把最甜的留着给你。”

有人质疑:“14岁孩子能写出这么‘成熟’的文字?不会是AI写的吧?”龙睿熙听见这话,反而笑了:“算另一种夸奖吧——他们没说我写得不好,只是觉得‘这文字不像孩子写的’。可我写的是我奶奶啊,是我晚上睡不着时想的‘如果奶奶还在,会不会帮我盖被子’,是我看见糖就想起的‘手很暖’,这些都是我的心事,AI怎么会懂?”

14岁初中生作文看哭全网本人回应

昨天放学,妈妈举着手机给龙睿熙看:“家族群里的姑姑说,你写的奶奶,像极了她记忆里的样子。”少年凑过去,屏幕里是姑姑发的语音:“你奶奶以前也总把糖藏起来,我小时候偷吃,她假装生气,转头又多舀一勺给我。”龙睿熙盯着屏幕,突然说:“妈妈,我好像有点明白为什么大家会哭了——原来糖,甜了我们家三代人。”

网友说“这作文杀我”,可龙睿熙说:“我只是把没对奶奶说的话,写在纸上而已。”那些没说出口的“奶奶我想你”,那些被岁月熬成糖的“小细节”,那些“怕被捧高”的清醒,其实都是一个14岁孩子最真实的模样——他没想要“红”,只是想把样子,留在文字里;而我们之所以会哭,是因为在他的作文里,看见了自己藏在心里的“那个最想念的人”。

14岁初中生作文看哭全网本人回应

风里飘着桂花香的时候,龙睿熙会去后山看奶奶。他蹲在坟前,把作文读一遍:“奶奶,我写了我们的糖罐子,大家都喜欢。”风掀起他的校服衣角,好像手,轻轻摸了摸他的头。

原来最动人的文字,从来不是“写得好”,是“写的是真心”——14岁的龙睿熙,用一篇作文告诉我们:亲情从来都不是“大张旗鼓”的,它是糖罐子里的甜,是误把盐当糖的苦,是“我不说想你,但我把你写进每一个字里”的想念。

14岁初中生作文看哭全网本人回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