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江西网友在社交平台“吐槽”:“上周刚到南昌找工作,想办张本地联通卡,结果营业厅说‘外地身份证得预存300块话费’,不然不给办。我一个刚毕业的学生,哪来这么多闲钱垫进去?”无独有偶,九江、景德镇等地也有类似反馈——不少外地人用外地身份证办电话卡时,都碰到了“预存门槛”甚至“工作证明要求”,这事到底是个别网点的“土政策”,还是行业潜规则?

11月4日,江西省通信管理局的一则通报给出了明确答案。针对媒体报道的“南昌、九江等地运营商网点要求外地身份证办卡预存高额话费”问题,该局明确回应:已高度重视并责成电信、移动、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全面开展排查整改,“务必切实保障用户合法权益”。

对于经常出差、求学或刚到江西的“新居民”来说,办本地电话卡本是“融入当地”的第一步:绑定地铁卡、接收快递、联系房东,哪样都离不了。可碰到“预存要求”,难免觉得“被区别对待”——“凭什么我用外地身份证,就要多交一笔‘门槛费’?”有网友调侃:“我是来江西工作的,不是来‘充值’的。”还有人担心:“要是不预存,是不是连基本的通话功能都用不了?”

好在监管部门的介入,及时给了大家“安全感”。这次通报不仅确认了问题的存在,更直接“点名”三大运营商整改——这既是对消费者疑惑的回应,也是给行业划了条“红线”:服务不能搞“地域标签”,用户权益更不能因为身份证地址“打折扣”。

其实早在《电信用户申诉处理办法》里就明确规定,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为用户提供平等、合理的服务,不得“以任何方式歧视用户”。这次江西的处理,本质上是在重申这个“常识”:不管你是土生土长的江西人,还是刚到江西的外地人,办理通信业务的权利都是一样的。

三大运营商还没公布具体的整改时间表,但不少网友已经开始期待:“下次去办卡,希望不用再跟营业员‘讨价还价’,也不用翻遍手机找工作证明了。”毕竟,一座城市的温度,藏在每一次“无差别”的服务里——而好的运营商,从来不是“设置门槛”,而是“拆除门槛”。